幸
超
权
评分:64
- 天格: 凶
- 人格: 凶
- 地格: 凶
- 外格: 大吉
- 总格: 凶
幸姓
- 幸姓是中文姓氏之一,在《百家姓》中排第258位。在现代是极罕见的姓氏。
起源
- 幸姓主要来自于君主的赐姓。如有幸得到君主宠幸和赏识,便会赐予幸、宠、赏等姓氏,幸姓即是如此而来。
- 另一支则是周文王之子叔偃的后裔「王孙建」,后投奔楚国,因至幸地驻守(今日江西南昌),后人称幸氏。
郡望
- 豫章郡:汉高帝(今江西南昌市)。
雁门郡:战国时赵武灵王置雁门郡(今山西代县西北),秦汉时代沿革。
历史名人
- 幸成:汉大臣。
幸子豹:汉大臣。
幸灵:晋朝术士,豫章建昌(今江西永修县)人。传奇人物,善卜筮。
幸南容:唐朝学者,江西高安人。唐德宗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登穆寂榜进士。官至太常卿、国子监祭酒、太子宾客赠渤海郡开国子谥。
幸轼::唐朝学者,江西高安人。幸南容之孙。博学强记,有祖风。通文史,博地理,善哲辩。唐僖宗中和年间官拜太子校书郎。
幸夤逊,五代后蜀臣。
幸思顺:南宋儒学学者。
幸元龙:南宋官员,筠州高安(今属江西)人。庆元五年进士,调湘阴簿。居家十馀年,嘉定七年,出为京山县丞。嘉定九年,调随州州学教授。嘉定十五年,知当阳县。嘉定十七年,任郢州通判。
现代人物
参考资料
- 《百家姓姓氏溯源》、《百家姓溯源》、《中国姓氏辞典》
- 天格数理 9(水) : [又称先格,是祖先留下来的,对人生影响不大],暗示:(破舟入海)大成之数,蕴涵凶险,或成或败,难以把握
- 人格数理 20(水) : [又称主格,是姓名的中心点,主管人一生命运],暗示:(屋下藏金)非业破运,灾难重重,进退维谷,万事难成头脑灵敏,心机深沉,谋事多虑,处事态度有消极之倾向,适合研究开发的工作,不管学历高低,大都有文学或技艺方面的才华,若被天运生助者,成功率相当大,被克则多官讼是非。
- 地格数理 34(火) : [又称前运,是前半生的命运,会影响中年以前],暗示:(破家)破家之身,见识短小,辛苦遭逢,灾祸至极
- 总格数理 42(木) : [又称后运,是后半生的命运,影响中年到老年],暗示:(寒蝉在柳)博识多能,精通世情,如能专心,尚可成功
- 外格数理 23(火) : [又称灵运,主管命运之灵力、社交能力和智慧],暗示:(壮丽)旭日东升,壮丽壮观,权威旺盛,功名荣达
- 天、人、地三才 (9 0 4)(水水火)暗示健康、生活是否顺利为: 缺乏自律,我行我素,易遇困难,或健康不良。(凶)
- 总论: 早年费心力而无所成,六亲无助靠孤军奋斗,且容易受到意外的灾害,中年后有成功机会,名利双收,慎防不测之灾病。天运五行属木时,事业发展,财源广进。
- 性格: 性格独立而早熟,刚强而自负,心直口快,对安定生活容易厌倦,喜追求刺激而有横发的机会。应多注重精神修养方能立于不败之地,常有误打误中而成功者。
- 意志: 过于自信,表面似乎很坚强,很有耐心,其实意志不够坚定,容易受世俗迷惑。
- 事业: 中年前事业运不佳,颇多灾难与挫折,中年后有成功发展的机会,应好好把握。
- 家庭: 六亲缘薄,妻子病弱或仳离,子女难和,家庭孤独之兆。
- 婚姻: 男娶懦弱寡和之妻,婚后不美满;女嫁卤莽顽固之夫,婚后多争执。
- 子女: 子女身体较差,或有意外灾病,长大后有离家生活之打算。
- 社交: 外缘难好,但性情孤高而固执,拙于人情的处理,容易卷入朋友是非中。
- 精神: 内外不和睦,心情多苦闷,精神生活常在不安定中。
- 财运: 中年前后有财运,晚年更佳,但有成败一瞬间之灵意,应谨慎行事。
- 健康: 易患胃肠、气喘、心脏、精神分裂、泌尿系统及妇人毛病等。
- 老运: 晚景财源不缺,但家庭不安,心情欠开朗,应注重精神修养。
- 人格数理(20)暗示性格为: 其性迟,缓滞不动,欠缺活动力,但易受冲动。一旦时机来临,有如山风谷雨,心潮澎湃。易失财破产,有才智,不忘功名利禄。
- 人格与外格(十三)搭配,暗示人际关系、社交能力、事业等信息为: 富于智谋,但好出风头,做事欠考虑;自我心强,缺乏服从心,易得罪人。易患近视、胃腹之疾。 (凶)
- 人格与天格(十九)搭配,暗示成功运: 品行不修,虽有可能大成功但亦可能变为泡影梦幻。 (下)
- 人格与地格(十四)搭配,暗示基础运: 急变大疾之数,易患心脏疾病。 凶
- 人格或地格中有: 4、9、10、14、19、20、28、34、44等损寿运诱导之数理(若天、地、人三格中两格有此数,一定要注意)。
- 人格或地格中有: 2、4、9、10、12、14、19、20、22、26、36等败财运诱导之数(凶险病弱,家族缘薄)。
- 人格或地格中有: 4、9、10、14、19、20、28、34、44等损寿运诱导之数理(若天、地、人三格中两格有此数,一定要注意)。
- 人格或地格中有: 4、10、12、14、22、28、34等孤独运诱导之数(妻凌夫或夫克妻)。